把博物館“搬進”幼兒園,盡在兒童產業新潮牌新消費博覽會
幼兒的自然體驗和探索應圍繞著真實的、身邊的、日常的自然事物展開。除卻戶外的自然空間,室內區角也是幼兒探索體驗自然的重要場所。園所應如何布置自然角才能吸引幼兒主動進行探索?如何投放材料才能為幼兒創造盡可能全面的自然探索環境?
自然角這樣布置
幼兒的探索興趣提升不止一倍
自然角的學習和探索中,需要通過有準備的環境吸引幼兒進行探索,培養幼兒樂于欣賞、觀察、探究、堅持管理等能力,除了正常的材料投放,在自然角中這樣布置,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兒的探索興趣。
1、三維空間:空間相互交叉布置
利用空間,從上往下的懸掛式,一個個裝滿了種子的瓶子和種子袋就是幼兒喜歡的玩具,在拍拍打打和探索奇妙的聲音中可以感受種子的差異,也充分利用了立體空間。
墻面與柜子可以相互利用,柜子上擺放各種種子,墻面是提供與之匹配的植物,陳列植物的架子呈高低之行,按觀賞類、種植類交替排列,從高到低便于幼兒進行觀察和管理。通過空間交叉組合,幼兒處于一種抬頭可見低頭可觀的環境中,隨時讓幼兒與環境發生互動。
2、目的性引導:提問式文字融入環境布置
在具體的布置時,可以用文字來引導幼兒直接與材料進行對話。
例如:在“各種各樣的水”的主題活動中,為讓幼兒能更直觀地感受不同地方的水對動植物的影響,教師可以將自來水、井水、河水、池塘里的水分別陳列和飼養同一種動植物,并用文字標注水的種類以及污染等級,通過觀察了解了各種水里的動植物的生長情況,確認水的污染程度,從而萌發要保護水資源。
3、放手讓幼兒參與布置:讓自然角“活”起來
自然角再美,幼兒如果沒有參與感,很難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,放手讓幼兒自己布置才能激發他們關注。針對不同年齡班幼兒的特點,可以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,讓幼兒參與力所能及的管理從而讓自然角與幼兒發生長久的互動。
例:大班的幼兒可以獨立地做好自然角的管理工作,自己分工,建立值日交班制,頭天值日的幼兒向第二天值日的幼兒交班時,應告知動植物的生長情況及需要注意的問題,教師在過程中只是起督導檢查的作用。
投放這些材料,自然角華麗變身博物館
真實的自然中,有各種各樣的自然事物,植物、動物、自然物質和自然現象,四季變換,生命成長。園所的自然角,應該致力于為幼兒打造一個雖小卻真的自然世界,支持他們認識和探索自然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和現象。
出于安全、地理等各種原因考慮,大多數園所中不可能提供多種多樣真實的動物、植物供幼兒觀察、探索, TiTigood千千谷推出的兒童自然系列標本可以彌補這些缺憾。
1、49套標本包含動/植物各個成長階段,滿足幼兒求知欲
49套動物生長、植物變化標本,涵蓋常見的自然科學問題,并配套教學手冊,豐富多元的教學課程,可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,培養幼兒的學習力、理解力、想象力、情商力、創造力、表達力等多方面能力。
例:蜻蜓成長記,由4個包埋標本及教學手冊組成,展示蜻蜓從卵到成蟲各個階段的形態特征,可結合各種主題課程進行教學。
2、可變身軌道玩具,集游戲、益智、裝飾于一體
這套標本可以替代非真實的插畫、圖標,與生動活潑的背景畫面融為一體,自然科學教育與裝飾藝術完美結合,為環境創設添彩。
在整個游戲過程中,孩子通過對包埋標本的觀察和認知、解決設置在自然主題場景中的關聯難題,激發其對大自然的探索熱情,同時達到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的提升。
3、產品小巧輕便,安全耐用
以真實的自然界動植物為素材,采用高透明樹脂材料進行封裝包埋,標本晶瑩通透、自然真實,產品小巧輕便,棱角打磨光滑、安全系數高。
結語:
自然角陳列物品的多樣性、變化性、具體性,給幼兒帶來的是直接刺激感官的經驗。園所應當盡可能為幼兒提供自由的隨機觀察和探索的機會,彌補集體活動中觀察、探究不足的缺憾,使得幼兒在摸、看、說、養等過程中獲得全面發展。
(expo發布by yeaso, 查看yeaso的全部文章)